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治‘内卷式’竞争已经成为决策层重要的调控政策,防止供需错配和无序价格战,对光伏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来说都是利好。”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持续出台利好政策
“当前光伏行业的供需错配和无序低价竞争导致企业经营压力骤增,这种长期的低质量竞争必然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顾问屈放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低价中标后,企业为弥补亏损,可能会压缩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牺牲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组件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给光伏电站埋下安全隐患。”一家光伏企业的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把“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作为2025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作出了相关安排。
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这次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体现了决策层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王铁山表示。
技术创新仍是根本
“光伏行业破内卷,需要将限制价格、控制产能与提升品质相结合,通过产业升级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利润率,促进良性循环发展。”屈放建议。
在行业层面,工信部在去年11月份就发布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从多个层面提升了行业门槛。
“细化行业生产标准,也是为了加快行业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屈放看来,对于企业来说,加大研发力度、促进技术升级是目前最有效的突破途径。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光伏产业链一些头部企业正在积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得益于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持续投入,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颗粒硅含研发的平均生产现金成本约为27.07元/kg。”协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去年三季度,该公司颗粒硅现金成本为33.18元/kg。
在电池和组件环节,今年6月12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宣布两项技术突破: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权威认证,其自主研发的大面积(260.9cm2)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33%,刷新全球大面积叠层电池效率纪录;同时,BC电池组件效率突破26%,再度改写晶硅组件效率天花板。
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构建了覆盖材料、设备、工艺的全链条研发体系,多年来,公司通过长期高强度研发投入和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引领行业的技术变革。
财报显示,2024年隆基绿能研发投入约50亿元。
“在各方合力下,光伏行业的去产能将进一步加速。”王铁山表示,破“内卷”并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方持续不断地努力。在此过程中,对于企业来说,是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契机,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从规模驱动向技术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型机遇。来源 矿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