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亦是 “十五五” 发展谋篇布局的关键启程阶段。在这一承前启后、接续奋斗的重要历史节点,行业同仁齐聚一堂,旨在共同复盘镁产业发展的亮眼成果,清醒研判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携手勾勒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我国镁产业 “十四五” 发展的五大标志性成就
“十四五” 时期,我国镁产业迎来转型突破的关键阶段。全行业主动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与多重挑战,在供给能力提升、消费市场拓展、国际影响力增强、科技创新融合、绿色低碳转型五大维度取得显著成效,为 “十五五” 期间实现从 “镁业大国” 向 “镁业强国” 的跨越筑牢根基。
其一,供给规模持续领跑全球,国际主导地位再获巩固。“十四五” 以来,我国原镁产量全球占比始终稳定在 80% 以上,全球供应核心地位无可替代。2024 年,我国原镁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整数关口,达到 102 万吨,同比增幅达 24.7%;全球占比更是首次攀升至 91%,创下历史新高。2025 年 1—9 月,我国原镁产量保持稳增态势,约为 73 万吨,同比增长 3.4%。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在全球镁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主导权。
其二,消费结构加速优化升级,高端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随着 “以镁代铝” 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镁消费市场呈现 “量价齐升、质效同步” 的良好态势。2024 年,我国镁消费量达 55 万吨,同比增长 12.6%。其中,压铸、挤压等深加工领域用镁量突破 25 万吨,同比增幅高达 32.2%,在总消费量中占比超 45%,标志着镁应用已从初级原材料向高端制造领域深度渗透。2025 年 9 月 1 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落地后,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成为镁应用增长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3C 产品、机器人领域实现规模化用镁,低空经济、轨道交通等新兴领域也进入应用突破期,镁的市场空间持续拓宽。
其三,国际交流合作深化,海外市场信心逐步回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及镁业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与国际镁协、日本镁协、韩国镁协深化战略合作,向全球传递中国镁产业发展声音,展示技术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中国镁产品的国际认可度。在这一背景下,2024 年我国各类镁产品出口量达 46 万吨,同比增长 13.6%,海外市场对中国镁产品的信任度与采购需求稳步恢复。
其四,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升级动能加速集聚。“十四五” 期间,我国镁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成果丰硕:竖式还原技术不断迭代完善,高亮不锈镁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镁合金汽车轮毂达成批量生产与出口,宽幅镁合金板带轧制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大型一体化镁合金压铸、半固态注射成型技术快速发展,镁基固态储氢产业化进程提速。2025 年,全球最大一体化压铸镁合金后车体、半固态成型 C 环结构件、人形机器人镁合金结构骨架相继问世,6600T 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顺利交付,全球首例大型镁基固态储氢罐出口并完成充氢作业,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愈发凸显。
其五,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可持续发展基础持续夯实。绿色低碳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底色,我国镁产业高度重视冶炼全流程的环保升级与能耗管控,大力推进镁渣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与资源化利用,加速竖式还原等绿色冶炼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全面提升行业绿色竞争力。“十四五” 期间,我国镁冶炼综合能耗下降 10% 以上,镁渣综合利用率提升超 10%。2025 年以来,《镁冶炼企业节能诊断技术规范》《镁冶炼渣回收处理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正式发布,《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原生镁锭》等团体标准落地实施,国内镁产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平台建成并上线运行,为行业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与碳足迹精准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与标准依据。
当前我国镁产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在肯定 “十四五” 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需清醒认识到,随着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更趋复杂深刻,这些既是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 “十五五” 期间必须重点突破的方向。
第一,供需动态平衡难度加大。伴随产业景气度回升,原镁产能扩张预期增强,新疆、陕西、安徽等地已规划较大规模的新增产能;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3C、机器人等下游领域对镁合金用量的需求也计划大幅提升。若上游产能增长速度与下游消费增幅出现阶段性失衡,可能引发市场价格波动,对当前良好的镁应用拓展态势造成冲击。如何通过精准监测、行业自律与逆周期调节实现供需高质量平衡,成为行业面临的重要考验。
第二,绿色低碳发展压力凸显。国内层面,《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镁冶炼行业重点研发推广绿色低碳技术,为有色金属行业 2030 年前碳达峰贡献力量;国际层面,全球镁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尚未完善,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等终端企业推进 “以镁代铝” 的决策,且我国原镁出口未来可能面临欧美国家碳关税的潜在风险。此外,我国镁还原渣综合利用率与《镁行业规范条件》要求的 70% 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固废处置压力亟待缓解。
第三,规模化应用技术瓶颈待突破。面对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装备领域日益增长的轻量化需求,当前镁合金材料在高端牌号研发、复杂薄壁构件一体化压铸成型、低成本高效连接工艺、高耐蚀长寿命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环节仍存在短板。尚未形成 “核心技术突破 — 材料应用生态完善 — 下游市场规模扩大” 的良性循环,制约了镁作为轻质材料在更广泛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产业竞争力提升。
我国镁产业 “十五五” 发展的五大战略方向
当前,我国镁产业正处于战略机遇与攻坚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十五五” 是我国从 “镁业大国” 迈向 “镁业强国” 的核心跨越期,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原镁年产量有望达到 300 万吨,年消费量或将突破 200 万吨。面对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全行业需立足全局、坚定信心,通过务实举措把握历史机遇。
方向一:服务国家战略,释放镁产业时代价值
深度融入国家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镁的资源优势与材料特性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与经济贡献力。
在有色金属 “稳增长” 中打造 “增长引擎”: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镁作为潜力最大的轻金属材料,需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技术革新扩大产量与应用规模,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业效益,实现 “量增质升”,成为有色金属工业中增速最快、活力最强的板块,为工业经济 “稳增长” 注入新动能。
在传统产业升级中扮演 “赋能角色”:提供系统性轻量化解决方案,不仅推动镁合金在汽车方向盘、座椅骨架等内饰件的应用,更向车身结构件、底盘件、电池包壳体等大型承力部件拓展,与汽车主机厂、电动自行车企业、零部件厂商深度合作,构建 “材料选型 — 结构设计 — 成型工艺” 一体化体系,助力 “双碳” 目标实现。
在新兴产业发展中抢占 “技术高地”:瞄准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对轻量化、减震、高刚度的需求,研发专用高性能镁合金,提升产品运动精度、响应速度与续航能力;深化镁基固态储氢技术攻关,攻克吸放氢动力学与热力学难题,为氢能储运提供解决方案,融入国家氢能产业体系。
方向二:聚焦应用拓展,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以应用为核心支撑,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强化上下游协同,形成发展合力。
突破规模化应用痛点技术:重点攻克低成本高性能合金开发、大型一体化压铸、镁合金部件高效连接、低成本长效表面处理等技术瓶颈,依托技术突破推动镁在新能源汽车、3C 等领域的应用规模扩大。
解决行业共性基础问题:统筹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体系完善、绿色低碳评价认证等工作,避免重复投入,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挖掘潜在应用场景:充分发挥镁的避震性、电磁屏蔽性、散热性、抗黏膜性等优势,在交通运输、航天军工、民生消费等领域开发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等产品,拓展需求空间。
打破上下游信息壁垒:建立常态化技术交流与供需对接机制,让下游企业精准掌握材料特性,上游企业明确终端需求,构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
方向三:加快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以技术革新与结构变革为核心,推动镁产业全面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化水平,培育 30 万吨以上规模的龙头企业;推动镁产业优势地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增强国际影响力。
推动绿色智能高端转型: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冶炼工艺,加快镁还原渣规模化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进冶炼技术自动化升级,开展连续炼镁技术研发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控制实现精准管理,降低能耗与排放波动。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加强市场信息透明化与流通性,实时监控价格变化与影响因素,发布市场预警;推动行业协会与政府协同制定价格调节机制,强化产销对接,实现供需联动。
提升质量品牌形象:建立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统一质量检测认证平台,提高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向全球展示中国镁产品的优异性能,塑造 “中国镁 = 高品质高价值” 的认知。
方向四:强化战略认知,凝聚行业发展共识
增强全社会对镁产业战略价值的认知,汇聚发展合力。
坚定产业发展信心:明确我国在全球镁产业的制造中心、创新源头与市场引领地位,突出在大型一体化压铸、镁基储氢等领域的 “领跑” 成果,树立科技自信;依托国内庞大制造业体系与应用市场,引领全球镁应用潮流。
把握绿色轻量化机遇:认清轻量化是工业减排的关键路径,镁的 “全生命周期绿色属性” 使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材料,增强产业发展使命感。
提升行业认同感:明确镁作为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材料与战略资源的地位,向社会传递 “镁是继钢、铝之后的第三代结构材料” 理念,凸显其在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中的不可替代性。
方向五:拓展国际视野,引领全球镁业发展
以开放自信姿态参与全球镁产业治理,实现从 “供应中心” 向 “创新价值中心” 的转变。
主导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并引领镁及镁合金、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国际标准制定,打造国际影响力的行业交流平台,提升国际话语权。
分享中国经验智慧:向海外推广我国先进技术、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以开放协作推动全球镁产业健康发展。
镁是兼具潜力与希望的金属材料。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锐意进取、协同攻坚,共同推动我国镁产业实现从 “大国” 到 “强国” 的历史性跨越。 来源 矿业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