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行业面临困境与机遇:战略价值凸显,企业盈利艰难
发布时间:
2025-04-30
浏览次数:
16
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和电子信息等众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战略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尽管稀土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但稀土行业龙头企业在2024年的业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稀土(000831.SZ)、北方稀土(600111.SH)、盛和资源(600392.SH)、厦门钨业(600549.SH)和广晟有色(600259.SH)这五家头部稀土企业中,仅有厦门钨业实现了净利润增长,其余四家企业的净利润均出现了显著下滑。其中,北方稀土的净利润降幅超过五成,盛和资源的净利润降幅接近四成,而中国稀土和广晟有色更是陷入了亏损,亏损额分别达到2.87亿元和2.99亿元,这是这两家公司近三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
从营收情况来看,这五家企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广晟有色的降幅最为明显。稀土价格的整体下行是拖累这些企业全年业绩的主要原因。根据百川资讯的数据,2024年镨钕氧化物的均价为39.31万元/吨,同比下降26.09%;氧化镝的平均价格为183.52万元/吨,同比下降21.98%;氧化铽的平均价格为576.21万元/吨,同比下降37.61%。
稀土行业分析师袁成会指出,2024年稀土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态势。在供应方面,国内市场稀土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主要企业的镨钕等产品产量显著增加,导致市场库存不断积压。同时,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的总量控制指标继续增长,尽管增速较往年有所放缓,但开采指标合计达到27万吨,同比增加5.9%,冶炼指标合计25.4万吨,同比增加4.2%。此外,国外稀土项目发展迅速,如美国MP和马来西亚Lynas的产量增加,并逐步向下游市场延伸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稀土市场的供应压力。
在需求方面,全球经济低迷导致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需求增速放缓,稀土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同时,部分其他国家大力发展本土稀土产业链,寻求产品替代,挤压了中国稀土的出口市场,国外需求持续萎缩。
当前,稀土企业面临着库存积压的困境。例如,北方稀土的稀土盐类和金属库存分别同比增长18.3%和78.12%,总库存量达到16.5万吨,存货价值增至159.7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5.2%,同比增长7.8%。中国稀土的存货价值同比增幅达24.6%,达到18.76亿元,占总资产比重34.21%;厦门钨业的存货价值约为83.83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34.71%,同比上涨13%。
受业绩影响,这五家稀土龙头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均不佳。中国稀土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为-5.94亿元,同比下跌271.65%;北方稀土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26亿元,同比下跌57.76%;广晟有色连续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均为负值,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78亿元、-4.77亿元和-4.99亿元;盛和资源现金流为0.72亿元,同比下跌81.47%;厦门钨业去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五家公司中排名首位,达30.99亿元,但相比上一年仍下跌了27.7%。
尽管如此,厦门钨业是2024年唯一实现净利增长的企业。其主营的钨钼、稀土、能源新材料和房地产四大业务中,钨钼产品和稀土业务中的磁性材料产品表现突出。钨钼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5.25亿元,同比增长7.55%;稀土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41亿元,同比增长67.44%。2024年,钨价格呈现冲高回落、整体上行态势,行业总体向好。期内,钨价宽幅震荡,钨矿价格创近13年新高。据安泰科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黑钨精矿(65%WO?)均价为13.63万元/吨,同比上涨13.98%;APT均价为20.18万元/吨,同比上涨12.66%。
厦门钨业的稀土业务包括稀土金属产品和磁性材料产品。尽管稀土金属产品收入和利润下降,但磁性材料业务通过优化订单结构、提升产能利用率,销量同比增长16%,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来看,稀土行业的景气度正在回升。例如,中国稀土一季度净利润达到7261.81万元,广晟有色预计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0万至5000万元,均实现了扭亏为盈。
年以来,中国稀土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务院发布的《稀土管理条例》自2024年10月1日起施行,为稀土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2025年2月,工信部发布《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和《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暂行)(公开征求意见稿)》,从总量调控和信息追溯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对稀土行业供给端的管控。2025年4月,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国联民生证券指出,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此次对中重稀土进行出口管制,可能会加剧海外中重稀土及磁材的供给紧张,推动海外稀土价格上涨,进而带动国内稀土价格跟涨。袁成会表示,自2024年7月以来,稀土市场整体呈现上行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2025年4月。期间,进口矿数量相较于2023年仍处于缩减状态,供应端表现坚挺,需求端也呈现平稳释放的态势,为稀土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转机。
截至2025年4月29日收盘,中国稀土报31.31元/股,下跌1.01%,总市值332.27亿元;北方稀土报23.24元/股,下跌0.77%,总市值840.14亿元;广晟有色报收36.16元/股,上涨1.29%,总市值121.66亿元;厦门钨业报18.42元/股,下跌0.38%,总市值292.43亿元;盛和资源报10.45元/股,上涨1.06%,总市值183.17亿元。
来源 矿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