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10-09
浏览次数:
18
推动建设更有效、更具活力、更富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社会各方主动参与护绿、降碳、减排行动。这一目标的落地,正通过 “减排 — 收益 — 再投入” 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以河北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将多余的碳排放配额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所得收益反哺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项目,不仅推动煤电机组节能改造稳步推进,更形成 “减排越多、收益越多” 的正向激励,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碳市场的价值,在于精准连接减碳目标与经济增长:作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 “双碳” 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它通过市场机制将减排压力转化为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引导企业与社会各界主动融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一、规模与体系:全球最大碳市场的中国实践?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5 年,市场迎来重要扩容 —— 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至此实现对全国 60% 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覆盖领域进一步贴合高耗能、高排放重点行业减排需求。?
与此同时,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先后出台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等 6 个方法学(即指导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开发、实施、审定及减排量核查的核心依据),支持范围持续拓展,为更多行业参与自主减排提供路径。?
从体系架构来看,两大市场功能互补、协同发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聚焦重点排放行业与企业,通过碳排放配额限制倒逼减排,同时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则覆盖更广泛领域,激励各类主体主动参与减排行动。二者独立运行,并借助配额清缴抵销机制实现衔接,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减排主体的全国碳市场体系。?
二、成效与活力:数据见证碳市场赋能价值?
生态环境部在 2025 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用数据勾勒出市场的蓬勃活力:2024 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年成交额达 181.14 亿元,创下 2021 年市场启动以来的最高纪录;从减排实效看,2024 年全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强度较 2018 年下降 10.8%,凸显碳市场对重点行业减排的推动作用。?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碳市场逐步让 “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的低碳发展意识深入人心,激发全社会降碳内生动力。如今,行业发展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日益凸显,全国碳市场体系凭借 “稳起步、稳运行” 的良好态势,成为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挑战与方向:迈向更高质量碳市场建设?
尽管成效显著,碳市场建设作为重大制度创新与复杂系统工程,仍需在管理机制、法规制度、交易系统、数据质量等方面持续完善。未来发展路径已明确:?
一方面,需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覆盖范围 —— 既包括行业领域的拓展,也涵盖温室气体种类的增加;同时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逐步推动管控方式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提升市场调控精准性。?
另一方面,要加快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发展:构建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针对新能源、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加速方法学开发,为社会自主减排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支撑;此外,还需丰富市场要素、提升交易活力,同时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筑牢市场运行的诚信基石。?
2025 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 “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 的目标。以这一政策为契机,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将持续激励各方参与护绿、降碳、减排,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动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助力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来源 矿业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