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修复历史遗留矿山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时间:
2025-10-10
  浏览次数:
12
近年来,黑龙江省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昔日破损的矿区正逐步重现绿色生机。?
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大省,黑龙江省针对历史遗留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等问题,构建了完善的治理体系。依据《黑龙江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确立的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 原则,全省建立了从规划编制到项目验收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明确矿山修复需达到土地复垦利用、灾害隐患排除、植被恢复等多重标准。同时,通过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确保治理资金足额落实,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金保障。?
在技术与管理创新方面,黑龙江省率先开发建设矿山治理全流程实施监督平台,对全省历史遗留矿山实行 “一矿一档” 精细化管理,累计建立 5543 个矿山档案,实现治理过程动态监控与效果可追溯。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采用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模式,结合植被重建、土壤改良、地质灾害治理等综合技术,有效破解了冻土区、黑土区矿山修复的技术难题。其中,双鸭山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作为全省标杆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治理经验。?
量化数据见证治理成效:2022 年以来,全省已累计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 6606 公顷;仅 2024 年一年,就完成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 9.5 万亩,同步推进 “三北” 生态工程营造林 104.2 万亩、修复退化草原 11.5 万亩,生态修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在小兴安岭 — 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中,65 个子项目全部完工,矿山修复、湿地保护等 15 项绩效目标均达标,形成了 “治理一片、修复一片、见效一片” 的良性循环。?
矿山修复带来的不仅是生态效益的提升,更催生了绿色发展新动能。全省将修复与绿色矿山建设相结合,现已建成 23 家国家级、41 家省级绿色矿山,推动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部分修复后的矿区通过植被恢复形成生态廊道,成为野生动物栖息地;有的则结合地质遗迹特色,开发为矿山公园或生态旅游区,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如今,行走在黑龙江的矿山修复区域,曾经的矿坑已变身绿地,裸露的岩层被植被覆盖,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有效管控。这些变化不仅筑牢了东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彰显了黑龙江省以生态修复推动绿色转型、助力龙江振兴的坚定决心。未来,随着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化,更多历史遗留矿山将完成 “生态蝶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活力。 来源 中国矿业网
在线客服1 在线客服2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86-0315-2738258 13303155855 传真:+86-0315-2738258 E-mail:tswmq@126.com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创业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矿业交易网  矿权 矿权转让 矿权交易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冀ICP备05020396号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