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4 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应急厅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全省深入推进非煤矿山治本攻坚行动、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具体进展与实践成果。?
矿山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底线。发布会上,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段秀铭详细介绍,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矿山安全监管,重点推进了五方面关键工作,构建起全链条安全保障体系。?
一、严把准入关口,构建协同监管机制?
为守住安全生产 “第一道防线”,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出台《山东省矿业权网上交易规则》《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等制度文件,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流程,明确审核核心要点。在矿业权设置环节,严格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生产规模为核心准入标准,科学划定开采区域,坚决避开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限制区域。同时,在矿业权出让前主动征求应急、发改(能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意见,形成 “横向协同、上下联动” 的工作合力,确保从源头规避安全风险。?
二、推进矿业权整合,破解 “小散” 监管难题?
针对小型、零散矿山安全监管薄弱的问题,山东研究制定省级出让登记矿种矿业权整合规则,明确整合条件与操作流程,助力地方政府推进资源集约开发。例如,积极协助烟台推进金矿资源整合,先后批复归来庄金矿、鲁中矿业、田陈煤矿等整合项目,完成彭庄煤矿与郭屯煤矿、岱庄煤业与许楼煤业的矿界调整工作。通过指导企业合法整合周边零星资源与夹缝资源,有效提升矿山储量与产能,延长服务年限,同时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动矿产资源向规模化、高效化开发转型。?
三、打造智慧监管网络,强化越界开采防控?
依托互联网、遥感监测、无人机等技术,山东构建起 “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 的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系统,大幅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以矿山越界开采问题为整治重点,完成全省 318 个持证露天矿山采矿权范围内限制性因素套合分析,系统梳理矿山与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重叠情况。对排查出的疑似问题图斑,第一时间移交处置,实现 “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织密矿山违法违规行为的 “防控网”。?
四、以绿色矿山建设为抓手,倒逼安全能力升级?
山东将绿色矿山建设与安全生产深度绑定,建立严格的联动审核机制:对申报绿色矿山的企业,若近三年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或安全生产处罚未整改到位,一律不予通过;已建成的绿色矿山若发生同类事故,立即移出绿色矿山名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山东黄金集团三山岛金矿、临沂会宝岭铁矿等 651 家矿山建成绿色矿山,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 93%、90%、86%,提前三年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建设任务,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通过绿色矿山建设的硬性约束,推动矿山企业强化安全管理、整改隐患问题、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五、深化隐患排查整治,巩固安全防线?
结合自然资源管理职责与安全生产特点,山东印发《全省自然资源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指南》,督促各地聚焦生产经营单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针对前期排查发现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近期专门成立 4 个暗访工作组,赴各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 “回头看”,通过常态化、精准化监管,坚决防范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来源 全球矿产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