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昌江:3 亿吨尾矿渣石实现 “华丽转身”,变废为宝赋能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1-05
  浏览次数:
5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转过一道弯,整座山头的灰色碎石堆瞬间闯入视野 —— 这是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铁矿自 1957 年恢复生产以来,近 70 年间采矿剥离作业积累的尾矿渣石,见证着当地矿业发展的岁月痕迹。?
行走在这座尾矿渣石山之间,不时能拾起几块掂在手中沉甸甸的灰黑色石头。“这些是品位相对较低的铁矿石。石碌铁矿的铁矿石因品质优良、品位高而享誉国内外,但受限于过去的采矿工艺与选矿技术,这些尾矿渣石始终未能得到高效利用。” 海南海钢集团副总经理丁正锋向记者介绍,类似这样的尾矿渣石主要集中在石碌矿区的 172 排土场与 280 排土场,总存量约 3 亿吨,占海南省尾矿渣石总量的 90% 以上,如何盘活这笔 “沉睡资源”,成为当地产业转型的重要课题。?
既要从尾矿渣石中分离出有价值的铁矿石,又要落实国家关于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部署要求,多年来,海南海钢集团、海南矿业联合多家科研机构持续攻关,在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突破,成功推动昌江县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如今,曾经堆积如山的尾矿渣石,正一步步实现 “变废为宝” 的蜕变。?
在 172 排土场,记者看到多台挖掘机在山体上同步开展挖掘、装车作业,满载尾矿渣石的渣土车驶离后,径直开往山侧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这里,尾矿渣石原料要先后经过粗碎、中碎、细碎、筛分、跳汰、脱水等多道工序,最终被分离成块矿、粉矿、碎石、机制砂、尾泥 5 种不同形态的产品。?
“每 100 吨尾矿渣石,能筛选出 6 吨块矿,其铁含量可达 53%,粉矿的含铁量也能达到 35%;而碎石与机制砂则属于优质建筑材料。” 海南绿华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琼根表示,这 4 类产品均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真正让 “废料” 产生了经济价值,实现了从 “堆存” 到 “利用” 的转变。?
在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昌江县目前已培育出绿峰、绿华、智欣等一批专注于尾矿渣石处理的企业。2024 年,当地共综合处理尾矿渣石 800 余万吨,创造产值近 6 亿元;预计 2025 年综合处理量将突破千万吨,产值接近 7 亿元,同时带动上千人实现稳定就业,为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注入新活力。?
作为国家 “无废城市” 建设试点,昌江县并未止步于固废综合回收利用产业,而是进一步探索尾矿渣石 “吃干榨尽” 的路径,全力构建更广泛领域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据测算,每处理 100 吨尾矿渣石,会产生 10 吨至 20 吨尾泥。这些尾泥若单纯堆放,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挤压生态空间,其堆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酸性物质及重金属累积,还可能对区域内的空气、水源与土壤造成污染,成为新的环境隐患。?
为破解规模化尾泥利用难题,海钢集团联合海南大学开展专项技术研发,已取得多项专利成果。近期,一项利用尾泥生产低碳水泥混合材与环保墙材的项目即将开工建设。该项目采用 “隧道窑 + 内燃烧结” 工艺,建成后每年可产出 28.5 万吨环保墙材与 9 万吨水泥混合材,将有效打通固废综合回收利用的 “最后一公里”,实现尾泥的全量资源化。?
围绕尾矿渣石 “变废为宝” 的核心目标,昌江县与海钢集团将绿色循环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抓手。在昌江县叉河镇,一座占地 2100 亩的海钢绿色循环产业园正加速建设。产业园负责人柏超介绍,目前已有一家建筑固废综合利用企业、一家新能源综合补给企业签约入驻,另有 10 余家企业处于洽谈阶段,未来将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循环产业集群。?
“尾矿渣石实现‘变废为宝’,本质上是将传统的环保成本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发展转向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主动选择。” 丁正锋表示,昌江的实践不仅为自身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更具有示范意义,将为海南自贸港探索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产业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现实样本。 来源 全球矿产资源网
在线客服1 在线客服2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电话:+86-0315-2738258 13303155855 传真:+86-0315-2738258 E-mail:tswmq@126.com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创业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矿业交易网  矿权 矿权转让 矿权交易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冀ICP备05020396号

0315-2738258 13303155855 工作日:8:00-23:00
周 六:8:00-23:0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